官方咨询热线:
400-7171-888
A N N O U N C N M E N T
2025-08-01 11:29:16
文章来源: 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
出于对兄弟情谊的信任,北京房山的姜先生爽快借出20余万元给好友韩先生,没曾想这份善意竟成了填不满的“无底洞”。韩先生一次次承诺还款,却屡屡失信拖延。走投无路的姜先生求助到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,律师快速固定微信记录等证据,庭审中精准施策、据理力争,2025年6月法院终判韩先生限期返还本金及利息,维护了姜先生的合法权益。
2024年7月,姜先生微信转1000元给好友韩先生,韩先生还款500元。次月,韩先生以银行返利活动为由,称“借出来再还进去能得返利”,游说姜先生后操作其手机,通过银行卡和支付宝向指定账户转账18.9万元。同年7月至10月,姜先生又多次微信转账给韩先生,未还款项累计20.1万元。期间,韩先生多次承诺还款却未履约。
于是,姜先生委托到冠领律所,律师李梅受指派代理此案。接案后,冠领律师迅速梳理证据,固定微信聊天记录、转账凭证及银行流水。形成完整证据链。针对两笔款项制定差异化诉讼策略:主张11650元为合法民间借贷;对18.9万元,因来自银行贷款,准备了应对借贷行为可能被认定为无效的法律方案,做到有备无患。
随后,律师代理姜先生提起诉讼。庭审中,律师清晰陈述:微信记录与转账凭证证实借贷关系成立,11650元属合法借贷;18.9万元虽来自贷款,但系韩先生操作并承诺还款,即便无效也应返还本金及利息。同时,律师强调韩先生多次违约,理应担责。经审理,法院采纳其意见,判决韩先生限期向姜先生支付20万余元及相应利息。
这场纠纷的落幕,不仅让姜先生的核心还款诉求得到了法院的支持,更彰显了法律在化解民间纠纷中的重要作用。它也给人们带来深刻启示:即便是好友之间的借贷,也应保持必要的谨慎,留存好相关证据,明确权利义务。
撰稿人:凌浩
审核主编:段光平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》 冠领(上海)律师事务所©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1031340号